宋內府雙龍璽
在宋代內府鑒藏印中,有一方引人注目的特殊作品—雙龍璽。在宋內府裝卷的古名帖中,常常可以在前後隔水位置上發現這方名印。
雙龍璽並不只是圓形的。按徽宗內府的規定:在名畫中多用方形雙龍璽,在法書中則多用圓形雙龍璽。但圓形雙龍璽在形制上更有特點,其線條趣味、造型感覺更具有一種耐久的韻致,故我們對它施以更多的注目。
雙龍璽的圓邊顯然是虛實相生的。在斑蝕斷續中展現出的幾個長線條,其折、曲、露、截有着第一流的展示。雙龍呈環抱型,左右對峙,又有呼應,其線條形狀也具有明顯的書法魅力:緊迫而有厚實感,在環曲中又不失力度。即使我們以書法視之,應該是並無陌生之感的。
雙龍璽的更大成功還在於它的空間意識。龍身的盤曲並無絲毫矯揉造作,與九疊篆的排佈停匀本來是同出一轍:這使它具有了正宗的唐宋印章趣味。而更重要的還在於龍身線條切割出的空間不但比例適度,而且各空白的形狀與面積仍有參差,在線條的連與斷、挺與蝕之間,還有意誇張出幾個點形:龍頭,龍爪前端,這些形成面積的點筆與線條的長度構成對比,而它又與線條斷續處的空白間隔構成另一重對比,前者實,後者虛,互相配合,使整方作品在形式上顯得十分充裕而實在,觀者亦有漸入佳境之趣。
雙龍璽的產生當然首先是基於徽宗皇帝的雅趣,宋代其他皇帝雖有其他翰墨用璽,却沒有這一新舉,這是第一個理由。而在翰墨、鑒賞場合下的年號、名字或準官印如“內府書印”“建業文房之印”之外,另設雙龍璽以增異彩,這又必然是宣和朝野書畫活動興旺發達、並目有相當水凖的標誌,這是第二個理由。作爲一種藝術上的嘗試,雙龍璽的出現爲篆刻史、宋代印章史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範例。
從漢印中的肖形、動物印發展到雙龍璽,是一個圖形走向造型,具體走向抽象的有趣歷程。肖形印是純實用的,動物印的抽象已有相當成就,但也還很難眞正具有藝術立場,所謂的四靈印不得不以圖形爲環飾而拱奉文字,即是一個明證;雙龍璽以圖形爲唯一對象,又滲入了文字中常見的抽象槪括意識,官其成功若此也。